
在潮州牌坊街猷巷口,矗立着一座“台省褒封·科甲济美”坊,它褒扬的是潮安鹳巢村李氏一族的先贤,他们崇文重教、勤政廉洁,受到朝廷褒奖封赏。一提起这座牌坊,鹳巢人无不引以为豪。今天的《话廉牌坊街》系列报道,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。
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员 林淑:我身后的这座牌坊,北面镌刻的是“台省褒封”,汉的尚书台、三国魏的中书省,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,后以“台省”指政府的中央机构,“褒封”指的是李大受和李一庄所封赠官职是朝廷褒奖封赏的。而牌坊南镌“科甲济美”,“科甲”指科举出身,“济美”指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。
“台省褒封·科甲济美”坊的坊主是潮安区龙湖镇鹳巢村李氏家族的先贤。鹳巢李氏一门直系数代人,均是科举出身,这在潮州府属诸县中屈指可数,是在地方产生过影响的科举家族。
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员 林淑:鹳巢李氏五世同居不分家,和睦相处,同心同德,所有收入都归于大家族,基本用于家族成员的教育。他们勤于耕读,办学堂,兴教育,学风炽盛,人才蔚起,科甲联登,经过数代人的努力,实现了从农耕家族到书香世家的完美蜕变,一门四进士、九举人、十八贡生。李氏家族之所以能够成功,是因为他们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,其背后是家族成员的牺牲和奉献。例如第四代的李大受就放弃了考取功名,把机会留给他的兄弟和儿子。
“一家同心,合族同德”,李氏家族秉承着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念,从政的时候为官清廉,执法公正,造福百姓,深受老百姓的赞扬。李春芳,1502年明弘治十五年中进士,对百姓安抚体恤,断案严明,百姓称他为包拯在世。李春魁,1519年举人,曾任浙江浦江知县,百姓称他为铁面父母。李思悦,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中进士,从政时大修浙江寿昌县儒学宫,倡建莲谷书院,筹资修堤,后人称为李公堤。李思寅,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,不畏强权,扫黑除恶,还百姓一片净土,教会百姓朱文公乡约,地方得以太平,百姓在他离开时,为他建亭立碑。
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员 林淑:李氏家族的同心同德,勤于吏治,以及对教育的重视,是潮州人团结奋进的一个代表和典型。台省褒封·科甲济美坊不只是褒扬李氏家族家风家训,也是对潮州地区的良好家风和教育起到一个促进作用。